光明日报记者 万玛加 王雯静<\/p>\n\n
“东接威远、西望羌海、南临湟流、北通甘凉”,作为古丝路南道的纽带,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地处
光明日报记者 万玛加 王雯静<\/p>\n\n
“东接威远、西望羌海、南临湟流、北通甘凉”,作为古丝路南道的纽带,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地处青海省东部、祁连山南麓,地理位置共同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大通县尽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,不断推进工业转型晋级,走出一条生态调和、绿色低碳、工业明显的高质量开展之路。<\/p>\n\n
<\/strong>绿色理念筑牢生态屏障<\/strong><\/p>\n\n
“大通森林覆盖率达43.3%,居青海省之首。”大通县县长马明旭骄傲地说,大通一直把绿色作为开展的底线,力求打造出天蓝、地绿、水清的生态画卷。<\/p>
\n<\/td><\/tr><\/tbody><\/table>\n\n
“大通全县水资源总量6.71亿立方米,是青海重要的水源涵养地。全县草原归纳植被覆盖率达57.34%。”大通县林草局副局长马国祥介绍,大通仍是青海省林业作业要点县,国家退耕还林工程、天然林维护工程、“三北”防护林工程要点县之一。<\/p>\n\n 近年来,大通县在打造高原绿谷、洁净城市中找准切入点、交融点,全面推进林草长制,施行天然林资源维护、三北防护林建造等一批林业生态维护与修正工程,完结疆土美化使命32146公顷,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3%。<\/p>\n\n 一起,大通县全力推进“河湖清”举动,严厉执行河湖长制,推进湟水流域水环境归纳治理等项目,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6%,工业污染源完成全面合格排放,水环境完成整体性好转。<\/p>\n\n 从老爷山到娘娘山,从风筝沟抵达板山,从朔北的群山到逊让的梯田,现在大通境内千山万壑、绿意盎然。<\/p>\n\n <\/strong>村庄旅行拓展致富新路<\/strong><\/p>\n\n “这两年,来咱们这儿的游客越来越多,今日就招待了11桌。”山下的农家院里,赵文科正忙着招呼客人。2017年,在西宁打工的赵文科回乡办起了农家乐。“一个周末的收入便是我曩昔一年的收入!最重要的是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。”赵文科说。<\/p>\n\n “东至沟村曩昔是一个靠天吃饭、土地瘠薄的小村庄,经过开展村庄旅行完成了富丽蝶变。”大通县朔北藏族乡东至沟村党支部书记李迎仁说,短短几年间,村里人均收入从2000多元增至14294元,村集体经济也由从前的一无所有添加到了130多万元。<\/p>\n\n “经过‘政府主导、多元投入、农户获益’的形式,大通县依托依山傍水的共同资源,打造村庄生态旅行。”大通县文体旅行局局长马秀清介绍,这几年,大通县生态旅行村开展到了14个,其间全国村庄旅行要点村2个,八里村的梯田油菜、窎沟沟的野外探险、边麻沟的林间花海都成为极具特征的旅行项目,有的更是成为网红打卡地。2021年,大通县全年招待游客337万人次,旅行归纳产量超越10亿元。<\/p>\n\n <\/strong>工业复兴推进高质量开展<\/strong><\/p>\n\n 近年来,大通县依托天然无污染的高原环境,大力开展特征饲养和农产品栽培。大通牦牛作为优质种牛,在青海39个县及全国多个牦牛产区得到推行,仅这一项就新增效益14亿多元。<\/p>\n\n “往后,咱们将进一步加强牦牛的提纯复壮和当地牦牛的改进作业。”青海省牦牛繁育推行服务中心主任李青云说。<\/p>\n\n 传统工业不断晋级,新兴工业也在蓬勃开展。坐落大通县的省级高新技术工业开发区北川工业园区,已有企业360家,2021年完成工业产量326.7亿元。<\/p>\n\n “园区内电解铝企业绿电使用率在78%以上,位居全国前列。”大通县副县长肖克忠说,跟着青海省光伏太阳能、风电、水电等清洁能源开发使用率的进步,绿电使用率还将继续进步。经过生态优化使用和工业转型晋级,大通县走出一条高质量开展新途径。2021年,大通县完成区域生产总值132.52亿元。<\/p>\n\n “作为青海省重要的生态维护地,大通将坚持处理好维护和开展的联系,把高原特有的资源禀赋转化为开展优势,大力开展生态旅行、特征农牧业、高原康养三大工业。”大通县委书记刘波表明,下一步,大通将继续筑牢西宁北部生态屏障,不断拓展“两山”转化通道,推进高质量开展和共同富裕。<\/p> 【修改:李岩】 <\/span><\/div><\/div>
|